文学作品或影视形象中往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身材瘦小,有点驼背,机锐过人,常与和珅斗智斗勇的“宰相刘罗锅”的形象,那么历史上真是的刘墉到底是什么样子呢?
刘墉(1719年—1804年),字崇如,号石庵,清朝政治家、书法家,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。刘墉在乾隆十六年(1751年)中进士,历任翰林院庶吉士、江宁府知府、内阁学士等职。
刘墉的父亲是乾隆时期的重臣刘统勋,刘墉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后进入官场,受到皇帝重用或贬谪,都有受他父亲影响的因素。乾隆二十年(1755年)十月,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因为办理军务失宜被下狱,刘墉受牵连也被惩治。后来父子得到宽释,刘墉被降为翰林院编修。后因失察罪被贬,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,刘墉因父亲的缘故被重新起用。之后仕途几经浮沉,因为官清廉,被百姓比为宋朝的包拯。他曾担任《四库全书》馆副总裁,并派办《西域图志》及《日下旧闻考》总裁。
嘉庆四年(1799年)三月,刘墉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、擅权纳贿一案,查明其多条罪行,奏报嘉庆帝,和珅被处死。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(1805年1月),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,享年85岁。死后赠太子太保,谥号文清。
刘墉好藏书,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,对于佛、道、碑帖、字画、曲谱、平话等也收藏了许多,此外还收藏了奇石、砚台、毛笔、古琴等。刘墉书法造诣也比较高,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,被世人称为“浓墨宰相”。
《清史稿》评价:墉工书,有名于时。